美国波普雕塑家乔治·西格尔-波普雕塑艺术
文章出处:未知 │ 网站编辑:admin │ 发表时间:2015-10-14 15:41 我要分享
与波普艺术有关的乔治·西格尔(George Segal)也是一位具有美国风格的雕塑家。他早期陶醉于色彩自由的涂抹,具有抽象艺术行动画派的画风。到1958年才转而搞雕塑,西格尔在解释这一原因时说到:“我不能再接受与现实世界分离的事实,必须要将自己融入现实之中,我别无选择”。其实,对大多数波普艺术家来说,绘画与雕塑的界限已不复存在。他们认为,雕塑和绘画都是一种形式,一种表达现实世界的方式,没有质的区别。
西格尔一开始的做法就把雕塑当成一个整体环境来处理,他几乎是一成不变地把人体和人物用石膏材料翻制出来,然后再把它放在一个实际的环境之中。这些环境的道具是从废品站买来的,然后拼凑组装而成。人物造型保留着刚从活人身体上翻模下来,没有修饰过的白石膏粗糙效果,有的模缝还清晰可辨。
他主要表现人物的日常行为,并准确地记录瞬间即逝的变化。但奇怪的是,这种纯客观的表现处理手法,看上去却像是一尊尊白色的幽灵,即使有的作品着色,也有一种忧郁和孤寂的隔世之感。不但没有把日常人们所做的平庸姿态变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反而增加了在视觉上远离现实,不真实的虚假效果。尽管西格尔所做的雕塑尺寸始终保持着与实物一样大小的规模,他所营造的场面也是真实的,但始终有一种戏剧表演的舞台效果,也许这正是西格尔所希望看到的(图124、125)。
西格尔的后期作品离波普的精神越来越远,他对严肃的主题内容变得重视起来,如涉及到一些宗教题材或者在社会上的一些政治敏感话题。《坐在黑床上的蓝色姑娘》1976年(彩图66)整个作品笼罩在灰暗的光线里,一个蓝色裸女坐在床边,一个男人躺在令人难以忍受的黑床上。西格尔转入黑色抒情是如此的病态,几乎成为一种悲剧性的庄严场景,显示了他后期创作中抑郁、沉闷、凝重的情调(图126,彩图67)。
综观美国波普的雕塑艺术,有趣的是他们一开始就毫不犹豫地把达达主义破坏性观念转化为一种世俗性的文化形态。一反抽象表现主义脱离生活的倾向,提倡回归人为的自然方式。这固然有美国社会环境的变化所致,但他们的“万物皆美”,将大众消费品和图像通过集合、复制,把原先一大片属于生活的地盘也划入了艺术领域。他们在强调艺术价值存在于平凡物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工业文明的怀疑与赞美,批判与肯定的复杂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