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主义雕塑艺术”现象-构成主义雕塑的演变
文章出处:未知 │ 网站编辑:admin │ 发表时间:2015-10-14 15:37 我要分享
美国在构成雕塑形式的演变中同时出现了一种被西方学者称之为“极少主义雕塑艺术”的现象,它与美国的波普、行动、观念等艺术是同时期发展的。如果从整体的风格上看,他借鉴了加波的构成主义原则,也吸收了蒙德里安、万东洛罗和包浩斯的设计思想,它有现代建筑的造型,同时从波普艺术中找到了某种东西。还可以在戴维·史密斯作品《立方体17、18、19号》直接看到极少主义的这种摹仿痕迹。但唯一不同的是极少主义存在着强烈的艺术观念。极少艺术否认作品本身之外任何引申的意义,对其作品本身与观众和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疑。
因此,极少主义强调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的重复,建立某些基本的建筑规则。极少主义雕塑在初期得以取得成功是和古希腊神庙、现代建筑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合适的比例、规模以及设计的简明质朴,它给人一种“良好的格式塔效果”,也就是不带任何情感使观众产生很舒服的心理效果。正如极少主义雕塑家莫里斯所解释的那样“这种艺术包含了某种秩序,而这不是艺术的秩序,这是已有东西的秩序,它对很久以来如何造就这些东西十分重要,我想可以从砖头和使用砖头的方式中找到某种秩序,那就是立方体和成直角的格栅。我认为这是自旧石器时代以来文化中的一个单元,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业化生产更为重要”。

手机网站!

关注创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