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杜布菲与路易斯·布儒瓦-超现实与梦幻的表现
文章出处:未知 │ 网站编辑:admin │ 发表时间:2015-10-14 15:41 我要分享
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是一位比较特别的艺术家,1901年出生于法国,二战结束后才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超现实主义涂鸦画风是受到儿童画和精神病人艺术的启发。60年代后,他把绘画扩展成为三维的形式,采用砖渣、海绵、木炭、浮木、纸板、树脂和金属等材料做成奇形怪状的人体和头像,然后用丙稀颜色花花绿绿地描绘出来(彩图61)。这些作品通常是纪念碑式的,他启发了毕加索在后期制作了一批类似形式的雕塑。
彩图61 让·杜布菲 升 综合材料 1966年
路易斯·布儒瓦(Louise Bourgeois)出生于法国巴黎,最初是一位画家,移居美国至40年代后期转入雕塑,创作了类似贾科梅蒂式的拉长了的人物造型。60年代她利用各种材料搞了许多梦幻般的寓意作品,其特点是常常在模糊的人体外形上挖一些洞穴,似乎要把里面神秘的东西表达出来。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一时期是代表她一系列女性的题材。
70年代她采用各种石材创作了不少雕迥,《黑色进行曲》(图119)是一系列男性题材的首发作品。她安排了一连串垂直的柱体造型,表面抛光很亮,放在打凿粗糙的基座上,很容易使人产生男性特征的联想。后来,她变换材料反复强调这一造型样式。
1974年创作的《父亲的毁灭》整个作品横放有两米多长,像一个洞穴里的环境,有很多奇异的钟乳石和泡状形状。其中有一个较大的巨石在里面,仿佛表现一个生命从开始到生成的过程。其作品摇摆于抽象和具象之间,几乎总让人联想到拟人化,这种时隐时现的暗示是布儒瓦坚持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原则的最终体现。另外布儒瓦漠视时下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潮流,自始至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感受(图120)。
超现实主义雕塑自进入60年代,从整体上看除了达利在后期作品中和布儒瓦坚持的传统形式还保留着原来的特色外,基本上被同时的美国波普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和欧洲新现实主义艺术所淹没。尽管如此,超现实主义的雕塑家还是在强调了潜意识的同时,加强了对个人心理问题的探索。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种以坦诚的方式,公开地承认创作者自身的私隐。实际上超现实主义所留下的精神遗产一直没有被艺术家们所忘记,就像后现代艺术家们始终没有忘记杜桑一样。这盏明灯,继续照耀着前卫艺术的勇士们。